首页

国产女王圣水

时间:2025-05-25 13:07:24 作者:文化观察:除了“杭州六小龙” 浙江数字文化还有什么? 浏览量:72312

  中新网杭州5月23日电(林波)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上,杭州“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企业代表的数字文化“尖兵”,成为展区最吸睛的一部分。

5月22日,浙江展区的机器人、机器狗吸引大家的目光。 (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供图)

  当杭州“六小龙”以炫酷的AI和机器人等技术成为焦点时,人们不禁要问——除了“杭州六小龙”,浙江的文化版图上还有什么?

  浙江拥有“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的厚重历史,古迹遗存、文献典籍等文化资源更是灿若星辰。

  毫无疑问,深圳文博会上的人形机器人跳舞、AI生成影视、元宇宙文旅等黑科技,展现了浙江在“文化+科技”领域的领先实力。然而,若将视线稍稍偏移,便会发现,浙江的文化魅力远不止于此。

  浙江的文化产业不是只有“未来”,还有“过去”和“现在”。

  据悉,本届深圳文博会,浙江展区以“文化与科技共融,历史与未来辉映”为主题,组织了该省90家重点文化企业及特色展示项目参展,共设置“文化名片”“数字未来”“古韵今辉”“非遗文创”四个板块。

  良渚文明是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浙江之窗”。

  “文化名片”板块,展现了良渚玉鸟光影,其顶部造型如钱塘江潮奔涌,而良渚神徽纹则以数字肌理层层叠合,在虚实之间构建“水润天青·玉映文明”的叙事。

  与此同时,其核心展项《良渚·文明之光》通过3D建模,让观众“触摸”五千年前的文明温度。

  “良渚不仅仅是历史,它还可以通过科技活起来。”据“文化名片”板块工作人员介绍,良渚元素被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成为浙江文化输出的重要符号。

  这种“古老文明+数字表达”的模式,正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既扎根历史,又面向未来。

  而今,杭州良渚遗址古城公园正利用虚拟化、数字化展示,丰富遗址展示体系,建成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投入多个互动装置,让群众能够真正“看懂良渚、读懂良渚”。

5月22日,参展商了解浙江科技产品。 (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供图)

  在“古韵今辉”板块,越窑青瓷的釉色在灯光下流转,宋画中的生活场景通过VR技术重现,丝绸技艺被融入当代时装设计。这里没有高冷的文物陈列,而是以互动体验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我们不是简单地展示老物件,而是用现代设计重构传统美学。”一位参展商以丝绸制成的文创包为例说,“比如这款包,图案来自宋代山水,但剪裁是国际化的,年轻人很喜欢。”

  如果说“古韵今辉”是传统的升级,那么“非遗文创”板块则展现了文化如何赋能乡村。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金东面塑等非遗不再局限于老匠人的作坊,而是通过跨界合作,成为潮玩、文具,甚至是游戏IP。

  以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为例,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201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5年3月,木活字印刷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钏巧在瑞安展示木活字印刷作品。 周健 摄

  木活字印刷技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钏巧表示,在瑞安,各类充满木活字元素的艺术装置、展馆建筑分布在乡村的角角落落,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点”,实现了非遗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这种“非遗+”的模式,正是浙江乡村文化振兴的缩影。

  从良渚文明到数字未来,从宋韵雅集到非遗共富,浙江既有“六小龙”的科技锋芒,也有五千年文明的深沉底色,更有非遗共富的民生温度。(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小漠国际物流港9月汽车出运量同比增长约八成

申真谞“一夫当关”,再次展现出超强实力。他先是终结了谢尔豪的连胜,又接连击败了井山裕太、赵晨宇、柯洁、丁浩,从而迎来23日与辜梓豪的对决。

安徽发布强降雨防御提示 排查网红打卡地等重点部位隐患

曾经,西辛庄村一穷二白。如今,围绕乡村振兴搞发展,村里产业兴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教育服务,实现了家门口能就业,养老有保障。

2023年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 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前列

600余年物换星移,但水井坊始终生生不息,原因就在于扎根酒脉立根、文脉润新。可以说,源远流长的天府浓香酒脉,赋予了水井坊的高品质,而成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不断积累,造就了水井坊的文化血脉与创新特质,浇灌出水井坊·井台的酒中美学,成为水井坊持续创新消费体验、陪伴人们美好生活的核心抓手。

韩国警方要求国务总理韩德洙等11人接受调查

中国天气网提醒,虽然近期北方大部晴热当道,但夜间最低气温仍较低,昼夜温差普遍超10℃,部分地区在15℃以上。建议大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着装,早晚出行时多穿一件薄外套,避免着凉感冒。(策划/王雯雯 设计/任成英 数据支持/李靓)

江苏实施十大行动帮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4年,河北省委网信办乘着“全国网络普法行”的东风,组织全省网信系统深入开展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精心实施“一月一主题”“一地一品牌”网络普法促进工程,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普法,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倾力绘制全域化、立体式的网络普法地图,把网络普法与燕赵大地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新时代河北的发展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结合起来,持续擦亮网络普法品牌,设计推出更多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以“网”的优势彰显“法”的力量,让网络普法更加可感、可知、可行,让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蔚然成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网络法治宣传走“新”更走“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